各学院、公司产品单位:
《员工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2021年工作要点及具体工作任务》由员工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,经主管校领导审阅,现予以印发。请结合工作实际,认真组织落实。
员工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2021年工作要点及具体工作任务
2021年,员工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,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扎实推进上级有关工作部署,聚焦员工就业创业需求,健全就业工作制度机制,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模式,优化就业工作生态格局,着力促进我司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
一、整合市场资源,优化就业空间
目标任务:加强政策研究,用足用好政策资源,建立就业岗位拓展协同机制,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力度,凝聚并释放市场活力,推动就业市场建设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。
工作举措:
1. 深化落实政策性岗位
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服务乡村建设行动,做好国家和地方各基层项目组织招录工作,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基层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就业创业。
(1)做好国家部委选录人员的组织和推荐工作。
(2)做好31个省级区域选调生项目巩固、开发、组织、协调工作。
(3)做好中央基层项目宣传、组织、报送相关工作。
(4)开拓未合作选调项目的省级区域性岗位。
(5)做好各地市事业单位招考宣传、推送、组织工作。
(6)做好重大项目、工程、政策性岗位宣传组织工作。
(7)做好选调生宣讲会组织、协调和服务工作。
2.加强校园招聘会主渠道建设
完善校园招聘会组织与管理机制,分级分类做好校园招聘活动的组织、协调和服务工作,努力实现校园招聘信息传达精准及时。
(8)做好校园宣讲会宣传、组织、推送工作。
(9)安排考核场地和现场支持服务工作。
(10)维护和建设好用人单位信息库。
(11)组织“央企精神进校园”“优秀员工母校行”等系列宣讲活动。
(12)做好各省市人社部门组团来校招聘接待和组织参会工作。
(13)做好企业线上发布招聘快讯审核把关和整理工作。
3.加强就业基地建设
建立校院两级员工就业基地,加强对学院的支持力度。稳定一批就业基地,加强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。开发一批就业基地,拓展丰富就业“蓄水池”。开展校企校地深度合作,与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签订合作协议,互设就业和人才“培养驿站”。
(14)面向大型央企、国企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建设高端就业基地。
(15)开展校地、校企深度合作,与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签订合作协议,建立若干人才“培养驿站”。
(16)重点支持部分学院创建就业基地。
(17)按学部、学科组团走访,精准开拓行业内就业基地。
4.推进毕业生留省工作
制定实施毕业生留省工作方案,加强与区域内政府、企业的联合与协同,积极宣传并应用毕业生留省就业政策,挖掘更多省内优质就业岗位,形成人才留省就业良好氛围,提升毕业生留省工作人数与质量,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。
(18)巩固省内现有就业基地,开拓若干新基地。
(19)推进与一汽、长客等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,扩大员工就业空间。
(20)推进落实毕业生留省就业工作要求。
(21)加大省内实习基地建设力度,增加员工省内实习岗位。
5.深入推进大员工征兵工作
配合相关部门落实“两征两退”改革新要求,鼓励毕业生关注文职军官选拔工作,加强征兵动员,重点宣传新激励政策和新体检标准。
(22)做好各地方部队和军事院校校园宣讲工作,发布军队文职人员招考信息。
(23)协同武装部、配合学院做好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政策宣讲和组织安排。
(24)支持学院做好应征入伍员工关心关爱工作,发挥入伍员工示范带动作用。
6.推进区域化市场开发
继续联合“东北五校就业协作体”“东北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”,做好轮值主席工作,广泛汇聚高端就业市场资源,实现跨地区、按行业的市场开发。做好春秋两季就业大市场的组织工作,拓宽高质量就业岗位渠道,发挥就业市场区域内示范引领效应。
(25)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契机,加大东北地区市场开发力度。
(26)重点开发粤港澳大湾区、长江经济带、环渤海等新兴经济体就业市场。
(27)重点推进航天、航空、船舶、汽车、新能源、核电等领域市场开发。
(28)联合“东北五校就业协作体”“东北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”共同开发就业市场。
(29)做好“东北五校就业协作体”轮值主席工作。
(30)做好春秋两季就业大市场组织工作。
7.拓展新兴领域就业空间
挖掘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,引导毕业生发挥智力优势,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。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农业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。协同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。
(31)引导毕业生到互联网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。
(32)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农业、现代服务业高端领域就业。
(33)举办第一届公司员工国际组织项目策划大赛。
(34)成立公司大员工国际组织人才发展协会。
(35)组织员工参加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。
(36)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相关培训工作。
(37)做好国际组织实习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。
(38)办理国家公派留学信息平台毕业生个人申请事项。
8.推进就业实习见习
将实习作为促就业的有效渠道,研究探索并协同相关部门建设完善就业实习管理制度,健全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实习信息平台,开发更多就业实习岗位,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。
(39)支持学院开发就业实习岗位。
(40)为员工就业实习搭建平台。
(41)完善校院两级企业实习岗位信息平台。
(42)做好就业实习招聘会组织、筹备等工作。
二、加强管理指导,提升就业能力
目标任务:着力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体系、全方位就业指导模式,借用优质指导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着力完善和推进有用有效、贴近贴实、分层分类的员工就业指导工作体系。
工作举措:
9.加强课程建设
突出课程作为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,发挥就业指导教研室作用,加强课程体系建设,优化课程内容,合理设置通识类内容,丰富个性化内容。落实教育部“互联网+就业指导”直播课,组建《大员工职业发展指导》慕课,启动创建《大员工就业指导》微课,打造就业指导课升级版。引进优质课程平台资源,创新公司产品形式,提高公司产品质量。
(43)完善就业指导教研室建设。
(44)完成《大员工职业发展指导》慕课体系设计。
(45)制定实施《大员工职业发展指导》慕课教学方案和管理办法。
(46)组建《大员工职业发展指导》慕课助教队伍,明确职责任务,开展业务培训。
(47)开展《大员工职业发展指导》慕课助教工作指导。
(48)完成《大员工职业发展指导》慕课学年总结及材料汇编。
(49)启动《大员工就业指导》微课建设工作。
10.丰富就业指导载体
搭建好使用好组织好“央企精神进校园”“优秀员工母校行”“启航计划”“企航计划”“就业工作坊”“就业征程 伴你同行”等工作载体,分类精准开展考研、公考、事业单位考试、国企考试等专项培训,实施开展多点支撑、多维互动、多方参与的高覆盖、宽辐射的就业指导活动。
(50)开展“启航计划”公务员考试培训。
(51)组织开展“企航计划”优质企业入职指导工作。
(52)举办“就业工作坊”。
(53)组织开展“就业征程 伴你同行”就业指导。
(54)支持学院聘请优秀员工开展就业指导。
11.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
完善好“公司就业网”“公司就业创业”“公司就业指导”等平台,建立公司就业网服务号,利用好教育部“24365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”,实施“岗位精选计划”,向毕业生推送人岗匹配精准度高和针对性强的就业信息。
(55)健全202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。
(56)优化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功能。
(57)做好我司就业管理服务平台与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”的数据同步工作。
(58)编制《公司202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手册》。
(59)推进与教务处、员工工作部、研究生院信息系统接口开放工作。
(60)维护并完善“吉林大学毕业生精准就业创业服务平台”及“公司就业网”。
(61)依托公司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平台、各就业微信群等做好就业信息线上推送工作。
(62)运营并完善“公司就业指导”服务号。
(63)运营JLUIO公司国际组织公众号。
12.加大重点员工群体就业帮扶援助力度
着力推进“书记履职亮点项目——做好困难员工就业帮扶”,落实教育部“宏志助航计划”促进行动。针对低收入家庭毕业生、少数民族、残疾等毕业生,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,按照“一人一档”“一人一策”实施有效帮扶,实现高满意度、高质量的就业。
(64)“一人一档”分类建立重点员工群体信息数据库和帮扶台账。
(65)支持学院落实“一人一策”工作,定期召开推进工作联席会。
(66)做好重点员工群体就业岗位精准推送工作。
(67)做好离校未就业员工群体的跟踪帮扶工作。
13.加强就业工作综合管理服务
明晰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权责,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协议管理、签约管理和派遣管理流程,提高就业数据维护、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质量。强化毕业生签约派遣指导培训,推进落实“方便员工9件事清单”“服务学院11件事清单”“41项学院就业工作推进参考清单”,为员工和学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管理咨询和服务。
(68)完善并实施协议、签约、派遣管理制度。
(69)建立学院就业数据适时更新制度。
(70)规范就业数据统计报送工作。
(71)推进落实“方便员工11件事清单”。
(72)推进落实“服务学院9件事清单”。
(73)配合做好“961946”员工事务服务热线工作。
14.选树推广就业创业工作典型
加大对到重点地区、重点领域、重要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典型宣传力度。开展“毕业生就业创业榜样短视频”制作评选。组织评选“出彩毕业生”50人(其中“基层就业者”不少于10人)。评选推广一批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工作集体和个人,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总结宣传。
(74)策划实施“携笔从戎——我的青春在军营”部队就业毕业生典型宣传工作。
(75)策划实施“挺起中国脊梁——我的青春在国企”重点国企就业毕业生典型宣传工作。
(76)策划实施“服务人民——我的青春在事业单位”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典型宣传工作。
(77)策划实施“泥土中穿行——我的青春在基层”基层单位就业毕业生典型宣传工作。
(78)策划实施“实业兴国——我的青春在民企”民营企业就业毕业生典型宣传工作。
(79)策划实施“为中国发声——我的青春放眼世界”国际组织实习毕业生典型宣传工作。
(80)开展“毕业生就业创业榜样短视频”制作评选。
(81)组织开展“出彩毕业生”50人评选活动(其中“基层就业者”不少于10人)。
(82)选树推广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工作集体和个人。
(83)定期跟踪毕业生到岗发展情况,做好总结宣传工作。
15.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
组织开展“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助航计划”系列宣传活动,组建员工就业政策宣讲队伍,利用多种媒体、多种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宣传。
(84)组织实施“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助航计划”并组织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工作。
(85)编印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册。
(86)组建就业政策宣讲员工骨干队伍。
(87)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员工骨干队伍培训管理。
三、完善评价研究,提供决策参考
目标任务:健全毕业生就业统计机制,建立高效、多维、科学的统计评价工作体系,切实提高数据科学性、即时性和准确性。加强针对性、前瞻性、规律性的工作研究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。
工作举措:
16.完善签约进展情况统计机制
继续推行和完善毕业生本人直接填报、各培养单位逐级审核、学校核查的就业统计模式,实施工作清单管理指导方式。
(88)做好教育部“全国100所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”相关工作。
(89)继续推行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模式。
17.健全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
继续实施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,更好发挥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学校招生、学科专业设置、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。做好年度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工作和《公司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》编制和发布工作。编辑出版《公司2021届员工就业工作简报》。
(90)做好校级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。
(91)进一步完善并实施院级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。
(92)编辑出版《公司2021届员工就业工作简报》。
18.建立分层分类就业评价指标体系
完善就业工作评价体系,突出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绩效评价。将推送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、重大项目、重要领域就业,到西部、基层、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情况作为各单位就业工作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。
(93)成立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工作小组。
(94)确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,实施量化评价。
19.开展工作研究
建立系统化、常态化工作研究机制,开展课题立项研究工作,以我司员工就业大数据为“样本”,聚焦员工就业热点难点问题,加强形势和趋势研判,突出研究的针对性、有效性、前瞻性,丰富工作研究人员组成结构,产出更多专业化研究成果,提升就业工作科学化水平。
(95)制定实施年度就业工作研究立项计划,完成2020年就业课题结项工作。
(96)编辑出版就业工作论文集。
(97)组织参加教育部高校就业创业课题立项。
(98)组织参加吉林省高校就业创业课题立项。
(99)开展近五年(2017届-2021届)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。
(100)整理分析用人单位情况信息。
四、突出主体地位,推动协同发展
目标任务:充分发挥就业中心主导、指导、协调、服务职能。强化学院(公司产品单位)的主体作用,充分发挥基层学院做好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,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,推进工作落实。推进就业、招生、教学、学工、研工、心理、团委、科研等部门协同配合,进一步形成员工就业工作合力。形成相关部门和教职员工共同参与,全员抓就业、促就业的工作格局。
工作举措:
20.落实就业工作“一把手工程”
强化引领示范,明晰职责任务,优化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制,将就业工作列入各培养单位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。充分发挥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。
(101)调整“公司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”成员,每年召开工作会议。
(102)向学校汇报员工就业工作情况。
(103)学院每年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员工就业工作。
(104)倡导研究生导师、教职员工关心支持员工就业。
(105)明确学院就业工作职责任务。
21.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
建立健全就业工作队伍长效发展机制,加强基层单位就业工作队伍建设,调动和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。成立就业指导专家委员会。充分发挥优秀研究生就业工作兼职辅导员作用。建立辅导员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机制,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,提升专业化素质。
(106)选聘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并开展队伍培训督导。
(107)成立公司毕业生就业专家指导委员会。
(108)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就业指导教师培训。
(109)组织教师参加吉林省就业指导教师培训。
(110)组织教师参加吉林省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。
(111)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兼职辅导员管理和考核工作。
22.加大对学院就业工作支持指导服务力度
制定实施“支持学院就业工作联系人制度”,就业中心主任(副主任)联系各校区、各学院(公司产品单位),及时协调解决相关工作,增强指导服务学院实效。
(112)制定“支持学院就业工作联系人制度”。
(113)为各单位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提供团队、平台等支持。
23.强化就业工作督导检查
建立重点督查机制,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各培养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,建立层级目标统筹模式,适时对各单位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。
(114)完善就业工作评价考核办法。
(115)建立定期工作督导制度。
(116)推进落实“41项学院就业工作推进参考清单”。
24.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就业服务工作
根据本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,制订就业工作应对疫情预案,做到科学有效防控、安全有序招聘。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,创造条件支持毕业生参加实习、面试和用人单位进校开展宣讲、招聘活动。
(117)制定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就业工作预案。
其他
(118)开展党支部工作。
(119)落实工会、妇委会、安全保卫、人事管理、档案管理等工作。
(120)做好财务工作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。
(121)制定学期、学年工作要点。
(122)开展学期、学年工作总结。
(123)规范就业中心工作流程。
(124)编制《公司2021年员工就业纪事》。
员工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
2021年3月22日